客服中心: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棕榈滩户外头条:运动赛事增多,安全保障是否跟上?
发布者:webadmin2     作者:林靖耘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8-10-16 20:57:24
2018年北京女子半程马拉松将于10月14日在北京园博园开跑。主办方称,今年将有7000名女性跑者参加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4.2公里)两个项目的角逐。 从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杭州马拉松、厦门马拉松到西安城墙马拉松、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再到西藏南迦巴瓦半程山地马拉松,“马拉松热”已经从东部沿海地区延伸到中西部地区,马拉松赛事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而一些地方不时出现的服务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不少人对马拉松等户外竞赛过快“生长”的讨论。 尤其是9月22日“天门山国际越野赛”中,一名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下坡因雨天路滑摔伤致死,更是将户外竞赛选手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为此,《法制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户外比赛数量参与人数增多 根据中国田协、《2017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及跑步媒体爱燃烧的数据,2015、2016、2017年赛事参赛规模分别为150、280、498万人次,田协注册赛事数量分别为134、328、257场,实际数量912、1372、1612场。2011年的注册赛事和参赛人数仅为22场40万人次。2018年目前田协A类认证赛事有201场、B类认证赛事46场。 在北京从事运动品牌营销的黄先生认为,“赛事多是好事,如果合规且组织者、参与者都慢慢更专业的话,运动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相比这方面比较成熟的国家,中国的赛事密度和参与者还没到一个量级,比赛数量并不算多,对照人口比例,人均赛事量也不多,参与者数量占总人口数比例不高”。 国内资深电影制片人、全球超马越野赛跑者、“跑出勇气”创始人关雅荻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名重度跑步爱好者,过去六年的时间他参加过几十场超马越野赛。他认为诸如马拉松等户外竞赛越来越风靡的现象的确值得关注,“其实这两年越野跑等比赛增长速度应该稍微放缓下来,因为大多不挣钱,主办方的意识趋于理性,挺好。种类繁多,说明百花齐放,挺好。只有比赛越多,才有更多人参与,才有更多机会,让更多人更积极地对运动和对自身安全风险意识形成正确认识”。 他同时也提到,“其实只要是在户外举办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叫户外比赛,只要是户外运动就有一定风险,所以还是要充分提高风险意识。户外运动适合具备风险安全意识和基本相应身体素质的所有人参加”。 目前在珠海从事外贸工作,曾参加过广州、深圳、澳门马拉松以及悉尼、塞班马拉松的吕娜惠告诉记者,“最近一次是在悉尼参加了一次马拉松比赛。国内的报名费一般是150元至450元。国外比较贵,报名费要七八百元,有时候上千元。四年差不多花了快四万元,长期跑步需要比较专业的装备,出国比赛也要其他不少的费用”。 对于目前各类比赛报名费高低不一的情况,黄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报名费是组委会定。在国外会列出报名费具体用处,报名费也是组委会很大的收入来源。国内不太一样,很多比赛全靠赞助和补贴,报名费只占报名收入一小部分。比赛也分三六九等,不同城市、不同补给、不同体验水准、不同赛事规格,对应报名费都会不一样”。 “费用一般都是组委会自行制定,没有市场统一标准。免费的比赛应该很少,就算有估计很多人也不太敢去,除非是赞助商自己的广告推广赛事,即使如此,完全免费参赛的比赛还是很少见。报名费用于赛事物资购置准备和基本运营,个别越野跑比赛已经可以靠报名费打平运营支出,但如果没有赞助商,还是很难盈利。”关雅荻说。 缺乏户外急救安全培训 今年9月15日,关雅荻完成了在意大利举行的巨人之旅赛事。这项比赛是欧洲顶尖越野跑赛事,这也是关雅荻第四次参加巨人之旅的比赛。在这场比赛中,他利用自己的急救知识,对一名重伤坠崖跑者进行了急救,也因此获得了组委会的特别表彰。他告诉记者,“我刚上完两轮野外急救课,所以也是幸运”。 不过,在关雅荻看来,作为户外竞赛,拥有野外急救不能成为额外课程,这样的幸运应该成为“意料之内”的措施。 “目前在国内的户外竞赛中,基本都没有对选手进行特别的野外急救培训,而且承办方也没办法做安全培训,因为人太多了,而且有成本。”关雅荻对记者说,“有的组委会应该会对组委会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过,对于选手方面的培训,很多组委会大多没有这个意识,也不见得有这个能力,因为组织比赛和组织安全培训完全是两件事”。 关雅荻认为,参赛者在比赛中应该同时具备安全意识、风险判断、应对技能、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对此,记者在吕娜惠和北京跑者徐美惠处也得到了些许证实,她们均表示没有在赛前参加过户外急救培训等相关课程。徐美惠告诉记者,“今年考了红十字会的急救证,对于普通的创伤救护有一定的了解。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学一些户外运动的安全知识”。 除了选手自身的急救知识外,在受访者看来,诸如马拉松赛事等户外赛事,参赛选手最在意的还是安全。科学合理的安保设计和后勤保障,能为马拉松选手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认同。 对于在第二届潇湘100天门山国际越野赛中去世的选手,关雅荻在朋友圈里写道:“我没有想到路上遇到的救援事件,以及前两日天门山越野赛一位女性选手路滑摔倒头撞到石头失血过多死亡,这些都让我有一种焦虑感,觉得应该针对户外运动的自救和救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去做更多的推广,让更多人受益。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户外运动安全和急救话题,让更多人无论是不是户外运动爱好者,都能够提高自我户外安全教育意识,掌握野外急救技能。” 据了解,在上述天门山越野赛中,赛事当天基本全天在下雨,比赛项目包括爬山、穿越河沟、公路奔跑等。因为下雨,山路湿滑泥泞,一些山路几乎是垂直90度的坡,在30公里的赛事中,一名女选手不幸遇难。 在业内人士的表述中,记者注意到,目前对什么样的天气状况和场地适宜比赛,似乎并没有相应的规定。 “没有硬性规定,一般赛事举办时间都定在适合运动的季节,除非特别的比如冰雪马拉松之类。遇到不可抗因素就取消,至于遇到风雨之类的天气,马拉松会继续。越野赛的延期、缩短距离、改道、提前终止等,看组委会安排。”黄先生说。 关雅荻也说:“我并不知有相关规定,一般赛事组委会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当地主管部门也会参与提出意见。今年北京TNF因为突然大雨预警,政府与组委会临时协调取消了100公里组,都改为50公里,选手们大多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固定规定哪种场地可以作为越野比赛的场地,国外大多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天然徒步路线,国内类似。” 选手和主办方应同时为安全负责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一则上海仁爱医院的声明在跑友圈流传。声明显示,有部分杭马参赛者伪造上海仁爱医院的体检报告并提交给杭马组委会,而医院从未接待过这部分跑友。据了解,今年杭马的抽签结果已于9月13日公布,目前正是进行体检报告审核阶段。 是否真的有跑友上传了伪造的体检报告? 杭马竞赛部负责人潘华群向媒体证实了上海仁爱医院这份声明的真实性,他同时说,确实存在中签跑友上传伪造体检报告的情况:“赛事安全需要靠大家一起维护,不只是赛事保障要注意安全问题,跑友们也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全程和半程的运动量是很大的,不希望大家在心脏不适的情况下跑马拉松。” 对此,吕娜惠对记者说:“此类户外竞赛报名的官网一般会让选手上传健康声明书,职业选手则需要健康检查的证明。比赛途中有很多救护站,也有救护车跟随。急救措施一般都是由跟随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我们不熟悉所以不会轻易帮助别人进行急救,除非抽筋等比较小的问题。” 老马,北京跑友圈里的资深“老炮”,参加过2009、2012、2013年三届北京马拉松。在他看来,国内马拉松尚处于初级阶段,许多赛事在专业程度上有所欠缺,尤其是针对参赛选手的保障服务。 在老马看来,“比较偏僻的路段,志愿者和医疗保障人员不足,那个时候,很多选手难免会担心意外发生。医疗保障更完善些,会让我们更踏实,因为谁都确保不了不出意外,尤其是中老年选手,一旦出现心脏突发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事发地点恰好安排了志愿者,能及时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每个参赛选手都会为这样的赛事点赞”。 在某地马拉松比赛中,医疗和后勤支援让来自北京的跑友李明(化名)大失所望。 “比赛时,中途受伤的选手很多,最常见的是抽筋或者拉伤。选手出现紧急情况,如果幸运的话,会有一位志愿者跑过来,拿出喷雾液桶进行简单处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在跑到中途过半时,我身旁的一位大哥突然中暑,摔倒在地。我和其他选手在旁边等了许久,迟迟未见救护车的影子。30分钟后,医疗救护车姗姗来迟,从车上跑下来几位医疗志愿者,对昏迷大哥进行了补氧救助,幸亏发现及时,有惊无险。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躺下的人是我,该怎么办?一旦情况紧急,错过最佳救助时间,伤亡所造成的遗憾,无法挽回。”在电话中,李明的声音略显激动。 针对这类不时发生的意外事件,一些专业跑者在网络论坛留言称,国内不少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举办者在提醒警示方面存在不足;在应急救助方面,无论是专业急救人员的配备还是急救经验,都与国际上存在差距。 对此,关雅荻说:“户外运动有风险,首先选手要有自我安全意识,要遵守比赛规则,带够强制装备和保障自身安全的装备等,最好也有充分的急救知识,可以进行自救和对他人施救。中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应该尽早摆脱更多依赖他人,包括主办方照顾自己的思维,户外运动首先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以及对风险合理评估的能力,但很多人目前并不具备这个思想意识基础。比赛中如果出现意外,应该按规矩办事,比如赛事和个人是否购买户外受伤相关保险,当然也要看组委会是否充分尽到义务、是否需要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应该由专业人士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和决定。” 理智运动遵守规则应摆首位 意外事故不断给参赛者和主办方敲响警钟。 据了解,国内很多赛事组委会都会在赛事章程中提示哪些人群不宜参加马拉松运动,建议赛前体检,并为参赛者购买“意外险”“突发疾病险”,甚至是保额巨大的“猝死险”。一些互联网跑步社交平台也推出了“线上马拉松”的专属保险产品。 然而,保险终究是基于事后的解决方案。不少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主办方来说,应将保障阵线前移,让更多医护人员和赛道志愿者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和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方法,让医疗救助及时覆盖发病人群,是提升赛事保障能力的关键环节。 除此之外,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户外竞赛中出现的事故也从侧面提示跑友要尊重遵守赛事组织规则,不要用看似不大的错误,给赛事带来潜在风险和管理难题。对组委会来说,任何纰漏,哪怕是注册、检录等环节的疏忽,都可能与惨重的生命和健康代价相关。 对此,黄先生认为,“在个人层面上,认真去运动,好好训练,不要拿自己身体开玩笑;在比赛层面上,遵守规则,别越界,一切按照组委会安排来”。 关雅荻的建议则是,“大众运动不是职业体育竞技,安全第一。所以,我还是倡导大众跑步运动,安全第一,比赛第二,我自己这么多年都是以完赛为目标,不拼成绩”。 “我不是专业职业运动员,所以我对竞赛没有概念,我只是希望更多人运动起来,因为大众普遍缺少对‘运动健康’‘户外安全’‘风险评估’‘户外急救技能’的认知和学习,我认为在一个现代化社会里,这是一个相对严重的空白。不具备这些能力,可能平时觉得没什么,但一旦身处特殊环境和特殊条件下,是否有所准备就会有天壤之别。所以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运动中,特别是户外运动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拥有更加积极健康的美好生活。”关雅荻说。 同时,有业内人士提出,在当下,相当数量的赛事公司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选手们的真正诉求。职业选手包乐(化名)说:“现在许多马拉松赛事,动辄将几百万元花在电视转播和舞台搭建上,而真正花在选手身上的钱不过几万元。时间长了,这些赛事举办方必然会被淘汰。” “另外,很多赛事因为有关部门或者赞助商不懂,使得马拉松赛事变成了单纯的以推介城市形象、推介旅游资源为目的,赛事方一边倒地把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如何规划‘最美’赛道上。很多举办马拉松的城市陷入一个逻辑怪圈,地方政府很想要业绩但又不想承担风险,这些因素对选手的赛事体验影响很大。”包乐说。
分享到:
版权所有:深圳市棕榈滩露营用品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08848号  服务热线:0755-89660896
地址:广东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龙田莹展工业园B1栋
关键字: 野营帐篷, 沙滩帐篷, 自动懒人帐篷, 救灾帐篷, 野餐垫/防潮垫, 睡袋,